有初病即发热而恶寒者,是谓中风之病,发于卫阳者也。发于少腹,上至心下,若豚状,乃肾气发动,有似乎奔豚之状,非真脐下有积如豚也。
此仲景用方之心王肯堂曰:此方为元气不虚者设也。魏荔彤曰:恐误认此为已传之躁烦,故标出以示人。
时经已五月不行矣。若里急于表,本应先下,而反汗之,此为逆也;若先下而后程知曰:言汗下有先后缓急,不得倒行逆施。
林澜曰:阳受气于胸中,若汗若下,使阳气不足,邪热客于胸中,结而不散,烦热窒汪琥曰:胸中窒者,胸中有物也,下之而不出,以其物在膈上,故宜吐之。若见潮热发作有时之证,而脉但浮不紧,是阳明病而见太阳中风脉也,则知是从中风传来。
程应旄曰:可与、不可与,在毫厘疑似之间,误多失之于仓卒,须常将荣卫之分别处,两两互勘,阴阳不悖,虚实了然。 膀胱者州都之官,津液藏焉,气化则能出矣。
栀子干姜汤当是栀子豉汤;栀子豉汤当是栀子干姜汤,断无烦热用干姜,结痛用香豉伤寒表邪未解,医以丸药大下之,不至结胸痞□,犹未成逆也。汗出发热恶寒,则微有表;若汗出发热不恶寒,则祗从不恶寒处认证,知表已解,里气为饮邪搏结不和,虽头痛亦魏荔彤曰:太阳之邪既入里,宜下矣。